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暴雨天气十大健康防护指南

时间:2025-07-30 16:24:02

强降雨天气不仅带来出行困难,更潜藏着多重健康威胁。针对老年人、儿童及户外工作者等脆弱人群,以下十大健康提示将帮助您科学应对淹水、感冒及食物短缺风险,筑牢安全防线。

一、优先向高处转移,警惕“隐形杀手”

当洪水来袭时,低洼区域首当其冲。老年人行动迟缓,需提前规划转移路线,选择稳固的混凝土结构屋顶或高层建筑避险,避免泥坯房等不稳固建筑。若已被洪水围困,可利用门板、泡沫塑料等漂浮物转移,但切记远离倾斜电杆和断头电线——这些“带电的毒蛇”可能引发致命触电。儿童身高较矮,积水达30厘米即可被冲倒,家长需全程牵紧孩子手腕,避免使用书包带等易脱落的连接方式。

二、远离积水区,破解“水下陷阱”

城市内涝时,60%的触电事故发生在积水中。户外工作者需特别注意:井盖缺失的收水井如同“张开嘴的深渊”,涉水时应手持长棍探路。车辆误入深水区时,水深超过排气管需低挡匀速通过;若车门无法打开,待水漫至车顶时深吸气破窗逃生,比盲目推门成功率提高3倍。老年人常备的金属拐杖可能导电,建议更换为木质或碳纤维材质。

三、饮用水安全比黄金更珍贵

洪水污染水源后,每毫升水中可能含百万级致病菌。煮沸是最经济的消毒方式,持续沸腾1分钟可杀灭99.9%的病原体。临时避难所应配备5升/人/天的密封装矿泉水,儿童需额外准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警惕“看似干净”的自来水,管道破裂后即便出水清澈也可能含工业污染物。

四、罐头食品:时间的朋友

军用级罐头虽口味单一,但其密封性能可使保质期延长至10年以上,是应对食物短缺的“压舱石”。老年人选择民用罐头时,优先购买鱼类、豆类等低钠高蛋白产品;儿童推荐水果罐头补充维生素,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克。户外工作者可随身携带50克装压缩饼干,一块饼干提供的热量相当于两碗米饭。

五、保暖防病的三层防护法

暴雨致环境湿度达90%时,体温流失速度提升40%。老年人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速干衣吸汗,中层抓绒衣保暖,外层防水冲锋衣阻隔雨水。儿童头部散热占比高,佩戴宽檐防水帽可减少30%热量流失。户外工作者需准备密封袋装干袜子,足部潮湿超过2小时即增加冻伤风险。

六、阻断感冒传播链

流感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3倍。家庭成员间严格区分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钢笔、手机等高频接触物每日用酒精棉片消毒。儿童聚集的避难所要保持“对角线通风”——同时打开房间对角线的两扇窗,换气效率比单窗提升70%。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暴雨后呼吸道感染住院率45%。

七、慢性病患者的应急管理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监测血压,波动超过20mmHg应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应将胰岛素储存在防水盒中,避免接触洪水后引发感染。户外工作者携带的急救包应包含防水创可贴、碘伏棉签,伤口接触污水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以上。

八、心理防护的“锚定效应”

儿童在雷暴天气易产生焦虑,可通过“安全岛想象法”缓解——引导其描绘阳光沙滩场景。老年人保持原有作息规律,夜间使用小夜灯预防跌倒。户外工作者进行4-7-8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每天3次可降低应激反应。

九、智能设备的避险应用

智能手机安装水位预警APP,当周边积水达15厘米时自动报警。儿童佩戴的智能手表需开启“电子围栏”功能,超出安全范围即时提醒。老年人家庭配置防水收音机,断电时仍可接收气象信息。

十、互助网络的编织法则

社区建立“1+1+1”帮扶小组:1位年轻人协助1位老年人和1位儿童。制作“应急联络卡”缝在儿童衣物内侧,注明血型、过敏史。户外工作者组成5人互助小队,实行“双盲检查”——每次涉水前互相检查救生装备。

特殊时期的安全防护,需要将科学方法转化为日常习惯。这些措施如同为健康撑起的保护伞,虽不能改变天气,却能让我们在风雨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