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2025医保目录调整三大革新

时间:2025-08-13 11:22:33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工作部署,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次形式审查结果公示标志着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深化,将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用药保障。

抗癌药物:精准医疗时代的生命防线

本次通过形式审查的抗癌药物覆盖肺癌、乳腺癌等15个高发癌种,其中23种靶向药物首次进入审查环节。以PD-1抑制剂为例,这类被称为"生物导弹"的创新疗法,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审查将5种CAR-T细胞治疗药物纳入评估范围,这类单次治疗费用超百万的"活的药物",其准入评估将建立"疗效-成本"双维度测算模型。

慢性病用药:守护全民健康基线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占本次审查药品总量的42%,反映出医保对长期用药负担的关注。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通过延缓胃排空、增强饱腹感等多重机制,可将糖化血红蛋白降幅提升至1.5%-2%。对于需要终身服药的慢性肾病患者,审查目录新增的3种新型磷结合剂,能像"磁铁"般精准吸附食物中的磷元素,减少服药量达30%。

创新药准入:突破性疗法的加速通道

本次单独设置商保创新药目录审查环节,建立"医保+商保"双轨评审机制。18种基因治疗药物中,针对罕见病的AAV载体基因药物审查周期压缩至90天,相当于普通审批流程的1/3时长。审查标准引入"临床急需指数",像血友病基因疗法这类可根治性治疗手段,即使单价超过千万也将获得特殊准入评估。

动态调整机制的三重革新

本次调整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建立"临床价值指数"量化体系,将治疗效果转化为可比较的评分;二是试点"疗效分期付费",对肿瘤免疫治疗等需长期观察疗效的药物,设置治疗应答率挂钩的阶梯式支付标准;三是开通"患者用药体验"反馈通道,将治疗痛苦程度、给药便利性等主观感受纳入评估维度。

医疗保障专家指出,本次目录调整首次实现"申报-审查-谈判"全流程电子化,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的药品价值评估系统,可同步比对全球42个主要国家的药品准入数据。预计最终调整结果将于2025年1月正式实施,届时医保基金年支出结构中将有8%-12%用于支持创新药准入,惠及超过2000万重大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