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摩熵数科AI+数据驱动医药革新
时间:2025-07-29 14:26:05
2025年7月16日,成都——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中,摩熵数科作为生物医药专场的核心参与企业,携其"数据+AI"双轮驱动解决方案亮相,为行业描绘了一幅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智能化升级蓝图。这场汇聚了500余家创新主体的科技盛会,因摩熵数科的前沿实践而增添了一抹产业破局的亮色。
数据智能重构医药研发逻辑
摩熵数科CEO王中健博士在专场论坛中,以"AI+DATA:赋能医药行业全生命周期"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形象地将传统医药研发比作"盲人摸象",而摩熵数科打造的动态数据库系统则如同为行业装上"CT扫描仪"——覆盖全国超3万家医院的"摩熵院销智策"平台,能实时捕捉药品销售波动、医生处方习惯等关键数据,使企业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这种能力在此次展示的中药创新药临床定位案例中得到验证:通过分析历史处方数据流,系统仅用72小时就完成了传统团队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的目标患者画像分析。
破解集采困局的算法钥匙
面对国家药品集采带来的利润压缩挑战,摩熵数科展示的智能投标辅助系统引发与会药企关注。该系统如同"金融市场的量化交易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历年集采中标价格、企业成本结构、竞品策略等数据,可预测下一轮集采的合理报价区间。某上市药企应用该工具后,其核心产品在第七批集采中的报价误差率控制在1.8%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15%的偏差水平。王中健博士特别指出:“集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的算法能帮企业找到带量采购后剩余市场的精准切入点。”
生物医药全链条的AI赋能图谱
在生物制药分论坛,摩熵数科呈现了贯穿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商业化全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针对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研发成本高的痛点,其AI模型通过分析全球已公开的2.3万组实验数据,可预测载体设计最优方案,将临床前研究周期缩短40%。这种能力如同为科学家配备"智能试错导航",大幅降低研发的试错成本。而在商业化阶段,其动态监测系统能捕捉到某PD-1抑制剂在基层医院的渗透率每周0.7个百分点的微妙变化,帮助药企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
作为成都本土培育的科技企业,摩熵数科特别强调了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在中国药科大学等机构的支持下,其构建的"医药知识图谱"已收录超过800万条实体关系,相当于建立起医药版的"谷歌学术"。这种产学研协同模式在此次活动中结出硕果——现场展示的"临床试验机构智能匹配系统",正是基于高校理论研究与企业工程化能力的结合,可将试验患者招募效率提升3倍。
为世界运动会注入科技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还将为2026年成都世运会提供技术支持。摩熵数科透露,其正在开发的运动损伤药物反应预测模型,可通过分析运动员基因数据和用药历史,为赛事医疗保障提供个性化用药建议。这种将生物医药技术与大型赛事结合的创新思路,展现了数据智能更广阔的应用边界。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专家指出,摩熵数科的实践标志着医药行业正从"经验医学"迈向"算法医学"时代。其构建的数据生态不仅打破了医院、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更通过AI的自我进化能力持续挖掘数据价值。正如王中健博士总结所言:"当医药行业遇上数据智能,我们不是在优化现有流程,而是在重写产业规则。"这场在蓉城举办的科技盛会,因摩熵数科等创新主体的参与,正加速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