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中国保健品市场转型:精准需求崛起

时间:2025-07-21 15:41:29

近年来,中国保健品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变革。曾经风靡一时的口服美容产品逐渐褪去光环,而益生菌、蛋白粉等细分赛道却以两位数的增速逆势崛起。这场变局背后,既是消费者健康认知的升级,也是市场从“泛功能”向“精准需求”转型的必然。

口服美容降温:28年老品类的瓶颈与反思

曾创下单月销量上万笔神话的口服美容产品,如今增长明显放缓。这个在中国存在28年的品类,早年因夸大宣传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后,始终未能完全摆脱信任危机。其核心痛点在于:胶原蛋白、葡萄籽等传统成分的功效缺乏即时可视性,而年轻女性作为主力消费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医美或外敷护肤品等见效更快的替代方案。某头部品牌月销售额从巅峰期的百万元级回落,反映出市场对“模糊概念”产品的理性化审视。

益生菌赛道:千亿市场的多维爆发

与口服美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益生菌产业的蓬勃生长。2022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已达1093.8亿元,相当于每秒钟就有3467元的益生菌产品被消费——这个数字仍以每年14%的速度膨胀。菌粉产能的爆发式增长更具说服力:2020-2022年间,七大厂商总产能从784吨跃升至1828吨,增幅超133%。这种扩张绝非盲目,而是基于消费需求的裂变:

肠道健康仍是基本盘,但现代人饮食失衡与压力激增放大了需求

女性私护领域出现功能性细分,如针对泌尿健康的特定菌株组合

精神健康干预成为新前沿,某些菌株已被证实能通过肠脑轴影响情绪

宠物经济带动宠物益生菌价格带突破200元关口

价格带集中在100-200元的主流产品,正通过场景化包装打开市场。例如针对年轻女性的“餐后轻盈小粉盒”,或是面向中老年的“银发肠道卫士”,用视觉语言强化功能联想。

蛋白粉崛起:健身潮下的精准营养革命

另一个狂奔的细分赛道是蛋白粉市场。2023年24.7亿元的市场规模,15.42%的同比增速,印证了健身爱好者与健康饮食践行者的双重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蛋白粉正在改写行业格局:乳清蛋白虽仍是主流,但大豆、豌豆蛋白产品因契合环保理念和乳糖不耐人群需求,增速高出行业均值3-5个百分点。某品牌推出的“办公室能量小方”将蛋白粉与代餐概念结合,单月销量突破行业均值200%。

新消费逻辑:从泛人群到精准触达

这场变局揭示出保健品市场的三大转向:

1.功效可视化成为硬指标,益生菌通过菌株编号溯源,蛋白粉标注蛋白质含量与吸收率

2.场景嵌入替代泛功能宣传,比如针对健身爱好者的“训后30分钟黄金窗口”蛋白饮

3.科学背书权重上升,中老年群体尤其关注临床实验数据与专家共识

年轻女性对益生菌皮肤改善功能的追捧,健身族群对蛋白粉配方的苛求,中老年对肠道菌群检测服务的埋单——这些行为都在宣告:保健品市场已进入“精准营养”时代。当770亿美元的全球益生菌产业预期撞上1377亿元的中国市场潜力,或许最大的赢家将是那些用科学语言讲透需求,用消费场景替代功能说教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