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夏日皮肤问题防治指南
时间:2025-07-10 16:03:27
夏日炎炎,高温潮湿的环境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给皮肤带来严峻考验。湿疹、痱子、汗疹这三种皮肤问题,如同夏日里的“常客”,频频造访儿童和户外工作者。它们的症状相似却各有特点,治疗方式也需“对症下药”。
湿疹:皮肤上的“慢性警报”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水疱,伴随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它的出现如同皮肤发出的长期警报,提示免疫系统或屏障功能出现了问题。儿童因皮肤屏障发育不完善,成为湿疹的高发人群;而户外工作者因长期暴露在刺激物(如粉尘、紫外线)中,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症状。
治疗上,保湿是基石,需选用无刺激的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急性期可外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控制炎症,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瘙痒。值得注意的是,湿疹患者需避免过度清洁和热水烫洗,否则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
痱子:汗液“堵车”引发的皮肤抗议
痱子(汗疹)是汗腺导管堵塞导致的急性炎症,常出现在颈部、腋窝等易出汗部位,表现为密集的小丘疹或水疱,瘙痒感明显。儿童因汗腺调节功能弱,户外工作者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汗液蒸发不畅,如同“交通堵塞”,最终引发皮肤抗议。
对付痱子,降温通风是关键。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25℃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轻度症状可用炉甘石洗剂“安抚”皮肤,瘙痒严重时可搭配口服抗组胺药;若出现脓疱(提示感染),则需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汗液滞留,就像给皮肤装上“小型空调”,促进汗液蒸发。
汗疱疹:手脚上的“季节性烦恼”
汗疱疹属于湿疹的特殊类型,好发于手掌和脚底,表现为成群的小水疱,伴随灼热感和瘙痒。夏季高温潮湿时,汗液分泌增多,加上过敏原刺激(如金属、洗涤剂),容易诱发此病。户外工作者因频繁接触刺激物,风险更高。
治疗需分层应对:轻度病例用类固醇软膏(如氢化可的松)消炎;顽固病例可尝试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若水疱破裂感染,需联合抗菌药膏。冷湿敷可快速缓解瘙痒,但需注意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泡水”加重炎症。
预防:给皮肤的“夏日防护指南”
1.环境调控:室内使用空调或风扇,避免高温高湿“蒸笼”环境。
2.清洁策略:选择温和清洁产品,洗澡后及时擦干褶皱部位,避免汗液“藏匿”。
3.衣物选择:纯棉或透气速干面料优先,紧身衣物如同“保鲜膜”包裹皮肤,易诱发问题。
4.特殊人群护理:儿童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户外工作者可随身携带止痒喷雾(如含薄荷醇)应急。
这三种疾病虽常见,但若症状持续加重(如大面积溃烂、发热),需及时就医。皮肤科医生的建议是:“治不如防,防不如懂”——了解诱因、科学护理,才能让皮肤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