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硝苯地平的用药指南
时间:2025-06-30 14:04:42
硝苯地平是临床常用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发挥扩张动脉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作为高血压和冠心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它根据剂型不同分为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三种形式,每种剂型在用法和适应症上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
一、硝苯地平的“三副面孔”:剂型差异与选择逻辑
普通片(即硝苯地平片)起效迅速,口服后10-15分钟即可显效,但作用时间仅维持4-8小时,因此需每日服用3-4次以维持疗效。这种剂型更适合需要快速降压的紧急情况,例如高血压危象的临时处理。而缓释片和控释片通过特殊工艺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前者可将药效维持12小时(每日需服用2次),后者则能实现24小时平稳释药(每日1次)。以控释片为例,其核心设计类似“定时胶囊”,药物从激光打孔的外壳中缓慢渗出,如同沙漏般均匀释放。对于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后两种剂型能显著提高用药依从性。
二、适应症的双向覆盖:从血压到心脏
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双重价值。在降压方面,它尤其适用于合并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通过扩张外周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好比为“高压水管”安装减压阀。对于冠心病患者,它能有效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特别是变异型心绞痛——这种由冠状动脉痉挛引发的疼痛,硝苯地平可通过解除痉挛改善血流,作用类似于“疏通被掐住的水管”。需注意的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在医生严格监护下调整剂量,部分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将剂量提升至每次30mg,每日3-4次。
三、精准用药的黄金法则
服用方法直接影响疗效与安全性。普通片的起始剂量通常为10mg/次(1片),每日3次,最大日剂量不超过120mg(12片)。而控释片的常规初始剂量为30mg每日一次,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60mg的强化剂量。无论哪种剂型,都应整片吞服(控释片不可掰开或嚼碎),且推荐固定时间服用以维持血药浓度稳定。例如早晨7点服用控释片,能覆盖全天血压高峰时段。
四、隐藏在细节中的风险提示
剂量调整需遵循“爬坡原则”: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根据血压监测和症状缓解情况逐步增量。临床数据显示,约5%的患者可能出现踝部水肿(俗称“脚肿”),这与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有关,抬高下肢可缓解。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心绞痛,因此减药需像“缓坡下桥”般逐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葡萄柚汁会抑制药物代谢酶,使血药浓度升高2-3倍,服药期间应避免同服。
五、药师的特殊叮嘱
居家监测血压时,建议采用“722法则”:连续7天、早晚各测2次、每次间隔2分钟并记录。若收缩压持续高于160mmHg或出现持续性头痛,应及时复诊。对于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的患者,需警惕血压“断崖式下降”——两药联用可能引发叠加效应。老年患者初次用药后起身宜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硝苯地平作为经典老药,其剂型革新体现了药学技术的进步。选择何种剂型并非简单“二选一”,而是需要结合疾病特点、生活方式和个体反应综合判断。记住,理想的降压效果应该是“如沐春风”而非“疾风骤雨”,平稳控制才是长期获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