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高原旅行健康全攻略:从预防到应急的科学指南
时间:2025-06-10 16:18:40
高原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旅行者,但对于初次体验者而言,高原反应(简称“高反”)及相关健康风险是必须科学应对的挑战。尤其当旅行者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呼吸道疾病,或携带老人、儿童同行时,更需系统性准备。以下从预防、适应、应急三方面提供详实指南。
一、行前准备:筑牢身体防线
基础疾病控制
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需在出发前1-2个月进行专项体检,确保病情稳定。高原缺氧环境会加重心脏负荷,未控制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高原性心脏病,建议携带便携式血氧仪实时监测。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备妥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急性发作。
渐进式适应训练
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提升心肺功能,模拟高原环境可采用“间歇性低氧训练”——相当于为身体提前安装“氧气节能模式”。出发前3天起服用红景天等药物(需遵医嘱),如同为血管铺设缓冲垫。
物资清单精细化
除常规保暖衣物外,建议携带:
便携氧气瓶(每8小时补充1次,儿童用量减半)
电解质泡腾片(维持体液平衡,避免脱水)
高糖零食(如巧克力,快速供能)
二、抵达初期:48小时黄金适应期
行动准则:慢如树懒
首日避免洗澡、疾走等耗氧行为,活动强度控制在平原时的30%。老人与儿童需额外增加50%休息时间,如同手机开启“省电模式”。
饮食睡眠管理
采用“少食多餐”策略,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粥、面条),避免高脂饮食加重消化系统耗氧。睡眠时垫高头部15厘米,改善脑部供氧——类似调整汽车座椅倾斜度以缓解晕车。
环境应激应对
西藏等昼夜温差可达20℃,穿着建议采用“洋葱式叠穿法”。若出现血压升高(>140/90mmHg),立即静卧吸氧,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需医生预先开具)。
三、紧急情况处置:信号识别与自救
危险症状分级
轻度:头痛、恶心(每小时吸氧1-2升缓解)
重度: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征兆,立即下降海拔并利尿剂治疗)
儿童特殊应对
幼儿表达能力有限,需观察其“活跃度下降+食欲骤减”组合信号。备妥儿童专用退热贴与迷你氧气面罩,避免抗拒吸氧。
撤退决策机制
当血氧饱和度持续<75%或静息心率>120次/分钟,无论症状轻重均应终止行程——如同汽车油表亮红灯时必须加油。
四、季节差异策略
冬季高原含氧量较夏季低15%-20%,心脏病患者应优先选择5-9月出行。春季需防范沙尘暴诱发哮喘,建议佩戴防风护目镜+医用N95口罩。香格里拉等海拔3000米左右地区适合初体验者“阶梯式适应”,每上升500米停留1天。
掌握这些策略后,高原不再是健康禁区,而是可安全探索的秘境。关键在将医学原理转化为可执行动作,让身体与自然达成和谐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