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皮康王与皮康霜的区别: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
时间:2025-05-26 09:57:48
在药店买药时,不少人会被名字相似的药膏绕晕,比如皮康王和皮康霜。这两个名字像“双胞胎”的药,其实从成分到用途都有明显区别。今天咱们就把它们的“底细”说清楚。
一、皮康王:专治真菌感染的“杀菌小分队”
如果把皮肤比作战场,皮康王就是专门对付真菌的“特种兵”。它的核心成分是酮康唑,一种能破坏真菌细胞膜的抗真菌成分,相当于直接给真菌“断粮”,让它们活活饿死。比如脚气(足癣)、大腿根发痒的股癣,或者身上长圈圈状皮损的体癣,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但你可能不知道,皮康王其实是个“混血儿”——除了酮康唑,它还含有丙酸氯倍他索,一种强效激素。激素在这里的作用就像“消防员”,能快速止痒、消肿,把皮肤炎症压下去。不过要注意,激素用多了可能会让皮肤变薄、出现红血丝,所以医生常提醒:见效后别贪多,最长别超过2周。二、皮康霜:对付湿疹皮炎的“消炎能手”
和皮康王不同,皮康霜更像是“多面手”。它的成分组合和皮康王类似(同样含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但更擅长处理非真菌引起的皮肤问题。比如换季时胳膊起红疹的过敏性皮炎、穿新衣服导致的接触性皮炎,或者熬夜压力大爆发的神经性皮炎,用皮康霜能更快缓解刺痒。
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很多人以为“霜”比“王”温和,其实两者都含强效激素。如果用皮康霜治脚气,反而可能“火上浇油”——激素会抑制免疫反应,让真菌长得更欢。这就好比用灭火器浇花,不仅没用,还可能把花浇死。
三、怎么选?记住三个关键词
1.看病因:
如果皮肤问题边界清晰(比如脚趾缝脱皮、长圈圈状皮损),大概率是真菌感染,选皮康王。
如果皮肤一片片发红、摸上去发热,可能是湿疹皮炎,选皮康霜。
看部位:
激素成分在皮肤薄的地方(如面部、腹股沟)吸收更快,容易导致副作用。这些部位即使要用,也建议短期点涂,别大面积糊。
看时间:
无论用哪种,如果超过2周还没好转,别自己加量用——要么是诊断错了,要么产生了耐药性。这时候该找医生换方案,而不是硬扛。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把药膏当护肤品:有人觉得涂完皮肤滑滑的很舒服,长期当面霜用,结果脸越来越薄,甚至出现“激素脸”。
混着用更有效:有人皮康王涂完再叠皮康霜,以为是“双重保障”,实际可能增加激素过量风险。
症状消失就停药:真菌感染需要巩固治疗,比如脚气症状消失后最好再涂1周,否则容易复发。
下次买药前,不妨多问一句:“这是杀菌的还是抗炎的?”搞清这个底层逻辑,就能避开80%的用药误区。毕竟皮肤是自己的,用对药是本事,乱用药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