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四君子汤:温和补气的“养生小分队”
时间:2025-05-23 11:53:35
今天让我们用口语化的方式聊聊这个经典的“四君子汤”。想象一下,你最近总感觉身体软绵绵的,吃不下饭,说话都没力气,照镜子发现脸色发黄——这时候老中医可能会端出这个方子,说它就像四个性格温和的“养生小分队”,专治各种“虚得慌”。
药材界的四大天王
这汤里的四位“君子”可都是大牌选手:人参是队长,专攻补气;白术像后勤部长,负责健脾;茯苓像勤快的清洁工,把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去;甘草则是团队里的协调员,负责让其他药材好好配合。特别有意思的是,宋代人起名很有诗意,觉得这四味药补得温和不霸道,跟谦谦君子的气质特别搭,才有了这个文绉绉的名字。
专治各种“没力气”
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丧”,在中医里可能就是“脾胃气虚”。具体表现可太典型了:吃饭像吃猫食,一碗饭扒拉半天;爬个三楼喘得像跑完马拉松;开会发言声音小得同事得竖耳朵听;上厕所时大便总不成形,黏马桶冲都冲不干净。最明显的是脸色——别人是白里透红,这类人却是像被漂白水泡过的秋叶,透着股蔫蔫的黄气。
古方能治现代病
别看这方子有千年历史,在现代照样能打。胃肠科医生发现它能给罢工的胃肠“上发条”——慢性胃炎患者喝了,胃胀能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人服用后,那种一紧张就拉肚子的毛病会好转;连化疗后吃不下饭的肿瘤患者,用它都能开开胃。更神奇的是,现代研究还发现这汤能促进造血,简直像是给身体开了个“气血银行”。
三类人特别需要它
办公室里的“咖啡续命族”算头号适用人群——天天外卖配熬夜,脾胃早被折腾得奄奄一息。刚生完宝宝的妈妈们也合适,产后气血两虚时喝这个比猛灌鸡汤管用多了。还有大病初愈的患者,喝它就像请了四个康复教练,能慢慢把透支的元气补回来。不过要注意,那种舌苔黄腻、满脸油光的湿热体质可不适合,这就好比给发霉的屋子送暖气,越补越糟糕。
喝汤也要讲门道
现在药房能买到现成的颗粒剂,但老中医还是推荐用砂锅慢慢熬。煮的时候能闻到人参的甘香混着茯苓的草木气息,喝起来带点回甘。要是嫌药味重,可以加两颗红枣——但千万别自作主张加阿胶之类滋腻的东西,不然脾胃这个“快递站”又要堵车了。通常喝两周就能感觉吃饭香了,但要是喝了三天没反应,别急着加量,可能你根本不是“气虚型选手”。
下次见到家里老人把四君子汤当保健茶喝也别奇怪,这方子就像个温和的养生管家,帮现代人把透支的脾胃功能慢慢调回来。不过要记住,再好的方子也不能当水喝,找准自己的体质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