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自测血糖第1滴血能用?正确操作揭秘!

时间:2025-05-16 12:00:50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血糖监测成为了许多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异常人群的必备健康管理手段。然而,在自测血糖的过程中,一个看似简单却常被忽视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大家:第一滴血到底能不能用呢?

其实,关于自测血糖时第一滴血能否使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从医学原理和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第一滴血并非完全不能用,但相较于后续挤出的血液,它可能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情况。

一方面,当我们用针刺破手指准备采血时,第一滴血往往会受到皮肤表面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肤在未破损前,会与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接触,可能会有一些灰尘、细菌以及皮肤表层代谢脱落的皮屑等杂质附着。当第一滴血渗出时,这些杂质有可能混入其中,从而影响血糖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如果混入了较多的细菌,可能会导致血糖试纸与血液发生反应时出现偏差,使得测量出的血糖值要么偏高要么偏低,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血糖水平。

另一方面,第一滴血通常量比较少,有时候可能不足以满足血糖试纸对血液量的要求。要知道,准确的血糖检测需要足够量的血液与试纸上的试剂充分反应,血量过少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而且,由于第一滴血挤出时比较缓慢,在等待它自然流出并聚集到足够量的过程中,血液在外界暴露的时间相对较长,也会增加被污染以及发生变化的风险。

正确的自测血糖操作应该是怎样的呢?

在采血之前,一定要做好手部的清洁工作。用肥皂和温水仔细洗手,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手上大部分的污垢和细菌,减少对采血过程的污染。

接着,在采血时,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建议选择手指指尖两侧,这里的血管丰富,神经末梢分布相对较少,采血时疼痛感会相对轻一些。同时,要使用正规的采血针,按照正确的方法刺破皮肤,刺破的深度要适中,既不能太浅导致出血不畅,也不能太深造成过度损伤。

当血液渗出后,不要急于用第一滴血进行检测。可以先将第一滴血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擦去,然后轻轻挤压手指,让第二滴血自然流出。在挤血的时候,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液中影响检测结果。用血糖试纸吸取适量的第二滴血,确保血液能够完全覆盖试纸上的测试区域,然后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进行检测。

在自测血糖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一是要定期校准血糖仪。血糖仪就像一把尺子,如果尺子的刻度不准确了,那测量出来的结果肯定也会有偏差。所以,要按照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定期使用标准校准液对血糖仪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是要注意血糖试纸的保存。血糖试纸对保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需要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而且,要注意试纸的有效期,过期的试纸可能会因为试剂失效等原因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三是要记录每次的血糖检测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血糖的变化趋势,也方便在就医时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自测血糖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正确判断。了解自测血糖时第一滴血的情况,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通过血糖监测来管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