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宫颈癌

时间:2024-12-05 14:12:43

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

经临床追踪观察显示,从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防治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如能落实防治措施,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

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亚洲,中国发病率每年增发病数超过13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3-93%。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山西,最低的是西藏。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根据29个省、市、自治区回顾调查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各国、各地报道也有差异,中国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

在发达国家,其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宫颈筛查工作不完善,女性对宫颈疾病的忽视,致使中国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  

当宫颈癌的症状出现三个月后就诊者已有2/3为癌症晚期。 

宫颈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易以性交出血为首发症状。此外,白带增多也为宫颈癌常见症状,约80%的宫颈癌患者有此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见宫颈光滑,尤其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症状主要表现为:

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的情况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表现为大量出血,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主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排液:患者常诉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破溃,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等,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排出。

晚期癌的症状: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最后引起尿毒症。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及全身衰竭。

宫颈癌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有接触性出血者,需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三合诊检查,并采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碘试验、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宫颈锥切术等检查。确诊宫颈癌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做胸部X线摄片、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检查等,以确定其临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