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论文发表常识】什么是论文的“有效发表”,论文有效发表的五个条件是什么?
时间:2024-07-04 10:01:22
在科研探索的征途中,“有效发表”不仅是学者追求的目标,更是衡量研究成果传播与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一篇真正意义上有效发表的科技论文,不仅需首次公之于众,更需蕴含丰富的信息,足以让同行专家评估观测结果、重复实验流程、审视思维逻辑。同时,它必须是可感知的、持久的,能无阻碍地为科技界所获取,并频繁出现在权威的大型二次文献数据库中。基于这些核心条件,Barbara Gastel与Robert A. Day在《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中详尽阐述了有效发表的关键要素,其中面向公众、精准定位发表平台、吸引读者眼球、确保清晰表达以及模仿优秀范例,构成了通往成功发表的五条坚实路径。以下是对这五大基石的深入剖析:
一、面向公众:跨越学术界限的桥梁
科研人员虽以撰写专业论文为主,但面向公众的写作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学位论文的非专业摘要、供资机构的宣教需求,还是教学材料的准备,都要求我们跳出学术圈,以更广泛的视角传递科技知识。科研人员主动拥抱公众写作,不仅出于传播科学、吸引人才、争取支持的初衷,也是对个人兴趣与额外价值的追求。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读者需求,是达成各类写作目标的前提。
二、精准定位:寻找最佳发表平台
找到适宜的发表平台,是有效发表的关键一步。这要求我们跳出科技期刊的局限,广泛考察各类在线与印刷刊物,特别是那些聚焦特定话题或面向特定读者的出版物。对于初涉公众写作的科研人员,从本地、区域或专业刊物起步,乃至通过博客积累经验,都是明智之选。一旦写作能力得到认可,更高影响力的平台将自然向你敞开大门。同时,了解刊物是否接受自由投稿、遵循《作者指南》的要求,也是成功发表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吸引读者:激发兴趣的艺术
公开发表的文章,其生命力在于读者的关注与认可。因此,吸引读者成为写作中的核心策略。通过分析读者兴趣点,将文章内容与之巧妙结合,是吸引读者的首要原则。无论是描绘科研人员风采、讲述技术应用故事,还是引用生动原话、穿插趣闻轶事,都能有效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欲望。此外,关注成本效益、社会背景、道德议题等读者关心的方面,也能让文章更加贴近人心。
四、清晰表达:构建理解的桥梁
清晰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基石。在科技写作中,避免专业术语的滥用、合理定义关键术语、精心组织文章结构、巧妙运用类比与例证、确保数字信息的易读性,都是提升表达清晰度的有效手段。同时,破除读者的错误认识,以平和而非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科普,也是每位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通过不断寻求读者反馈,持续优化表达方式,是通往清晰表达的重要途径。
五、模仿佳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模仿并非抄袭,而是学习与创新的过程。在科技论文写作中,模仿佳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高质量写作的技巧与风格,还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与潜能。通过广泛阅读大型报纸、杂志、畅销书以及学术期刊上的优秀科普与科研文章,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将不同佳作中的优点综合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最终打造出独具特色且深受读者喜爱的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