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阐述论文论点时,如何构建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时间:2024-04-26 11:07:30
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深入探讨论文写作时曾强调:在阐述论文论点时,构建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并不仅仅是对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理论和观点之间的核心差异,那就是系统性。
01
那么,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理论框架究竟是何物?它与支撑理论之间又有何区别?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先看看网友们如何理解:
网友A提出疑问:是否就是将几个理论融合在一起,共同阐述一个主题?
网友B则给出了更为深入的看法:他认为,在说明主题时,并非简单拼凑理论,而是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解决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所需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仅仅为了奠定“理论基础”而盲目罗列理论,那就如同药不对症一般,失去了论文的真正意义。
网友C也分享了他的观点:许多学生误以为在论文或研究计划中,只要简要介绍某个理论,就等同于建立了理论框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在于运用该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因此,我们需要将理论的主要方面置于具体的研究情境中,进行详细的应用,这包括概念的定义以及操作定义等。
网友D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写论文需要有确凿的依据,而不同的理论可能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写论文的过程,就是在同一前提假设下,将多个理论相互结合,共同阐述同一问题。这些理论所构成的结构和框架,便是我们所说的理论框架。
网友E也分享了他的见解:不同的理论拥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其阐述方式也各有千秋。他为我们总结了三种常见的阐述方式:纵向分析,即追溯理论的起源、发展、成熟及展望;横向分析,即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与整理;以及从大到小的分析方式,即从研究对象理论的外延到内涵,层层深入至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一般而言,我们常采用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理论框架,而从大到小的分析方式则更多地在理论综述阶段得到运用。
网友F则给出了理论框架的明确定义: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这样的理论便构成了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02
关于理论框架的一些核心理念
首先,理论框架具备系统性。这意味着这些理论与研究问题紧密相连,通过研究问题将这些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你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理论框架绝非是理论的简单罗列。
其次,理论框架是为解决研究问题而服务的。因此,在选择理论时,我们必须根据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来筛选相关的理论。如果研究问题涉及到了理论的某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专注于这一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后续的研究则需要根据这个理论框架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因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些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你的研究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站不住脚。
以上便是我对理论框架的一些基本认识和理解。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欢迎各位补充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