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为什么这些职称论文通过率高?

时间:2023-04-12 15:22:00

  确认所需要投稿的级别,是核心、国家级、还是省级期刊,不同级别的期刊对文章创新性的要求及发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区别.下面主要介绍的是好的职称论文发表的几大特点:


t01271b5f8ad4e0f0cd.webp.jpg

  

  思想性

  

  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包括了对某种疾病的探索、对新药品的临床试验和对新技术的论述等内容。但总归一句便是在领域上对具有实际意义内容的探究过程。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界的学术交流。

  

  创新性

  

  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科学也不例外。只有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新的观念和技术也是促进领域发展的基础之一。

  

  所谓“创”,是指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当然创新并不只是“创造和发明”,他也能是对旧研究的“新”发现。

  

  所谓“新”,是指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临床和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临床和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科学性

  

  衡量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

  

  “三严”:科研设计的严密、统计结果的严谨、数据真实的严格。

  

  “五个体现”:体现内容的科学性、体现论文的实用性、体现结论的严谨性、体现数据的真实性和体现论文的创新性。

  

  实用性

  

  论文发表后,对人类事业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承认的劳动。发表论文最终目的就是给同行参阅,效仿使用,推动事业的向前发展。如读者用了你的论文中提供的方法,则必然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