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简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中国药学会与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双月刊,大16开,56页。主要报道药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评价,为医药的科研、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许刊发处方药广告的医药专业媒体之一。 本刊的编委由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专家组成。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药物流行病学这一领域的权威杂志,被美国的“国际药学文摘”收录。 自创刊以来,杂志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关心,随着人们对合理用药的日益关注,本刊的发行量与覆盖面正不断扩大,越来越深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学工作者的青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邮编:430014,电话:027-82778580,82835077,82782449,传真:027-82778580。
产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3-04-12 15:22:00
-
【关键词】 产科护理;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医疗服务质量与人们期望之间的差距较大,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升高。为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认真分析产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原因,调整和规范医疗行为,转变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1 纠纷原因
1.1 法律 意识淡薄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患者住院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权、安全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选择权、监督权,患者有权复印病历。产科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识不清。在日常工作中,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包括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护理行为缺乏严肃性,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1.2 技术水平有限,管理制度不严 专业不熟,经验不足,对某些潜在性危险意识不足。如产妇肥胖,腹压运用差,胎儿大小估计不足,致胎儿娩出困难,造成新生儿产伤及窒息。工作疏忽大意,接生时把纱布留在阴道内。服务意识淡漠,护士态度差,观察病情欠认真。有些医务人员把个人成见带进工作中,透露他人分娩 治疗 过程,不负责任妄加评论,导致病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产生怀疑。部分医疗文书的记录欠完整。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制度不完善,是一些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1.3 护患沟通不够 产程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能否正常 自然 分娩难以预料。有些产妇及家属认为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产前检查胎位正、胎心好,就一定能顺利分娩,对各种意外情况(如:羊水栓塞、妊高征、心脑血管意外、胎死宫内等危及产妇与新生儿生命的意外)可能在瞬间发生往往没有思想准备。护士如果不加强分娩知识宣教,不及时将分娩进展情况与家属沟通,一旦出现难产或异常情况,家属不理解,认为是护士不负责任、技术差造成的。产妇病情的突发性是形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 产科是一个专业性强,极易发生纠纷的科室。学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护理与法律》等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一个护理人员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处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的服务理念,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意识,提高产妇和家属的满意。2.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当今时代是高新诊疗技术迅速 发展 的时代,如:染色体检查、超声波、 电子 胎儿监护等各种技术临床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孕期保健的质量,避免了一些发育缺陷儿的出生,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等疾病的发生明显减少。护理纠纷发生往往与护理人员缺乏应有产科理论与过硬技术有关。所以,应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助产士护理技术。加强对每位护士进行专业知识、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行为的规范。同时,细致、具体、针对性的制定产科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 、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依据。 2.3 强调医患的紧密联系,增进和改善医患关系 产科部分纠纷是产妇及家属对分娩动态过程的不理解而发生。护士要掌握沟通技巧,主动关心帮助产妇,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在检查、操作前讲清目的、意义,以便产妇合作。在产程观察中发现异常及时与家属联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愿望。实行与患者共享医疗信息、决策及共同承担责任的医疗模式,体现尊重医护人员和保护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医疗服务中充满同情心和爱心,对加强医患之间的理解,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的作用。